3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為切實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寧夏人社廳等9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正式啟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
寧夏作為全國第二批、西北地區唯一試點省份,將率先在網約車、外賣配送、同城貨運等行業開展探索,為全國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體系提供“寧夏經驗”。
此次試點工作被納入2025年寧夏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和民生實事。根據部署,試點將重點覆蓋出行、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等職業傷害風險較高的行業,首批納入滴滴出行、美團、貨拉拉等10家規模較大平臺企業,通過3年時間分步驟推進,逐步建立適應新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
為確保試點規范運行,寧夏制定出臺《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實施辦法(試行)》和《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委托承辦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明確試點工作實施路徑。
在人群覆蓋方面,遵循“靈活繳費、廣覆蓋、保基本”原則,聚焦訂單關鍵環節,督促平臺企業如實申報、足額繳費,實現“每單必保、每人必保”。繳費標準上,堅持“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將資金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統一管理,試點期間,出行、即時配送和同城貨運繳費基準額分別按每單0.01元、0.07元、0.18元執行。工作舉措上,實施按單計費繳費、實名制登記,委托商保公司辦理,探索適應平臺企業特點的經辦服務模式,實現試點對象應保盡保,徹底解決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障問題,讓他們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此外,寧夏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力量承辦相結合”模式,委托商業保險機構協助辦理業務,制定《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業務經辦和征收管理規程(試行)》,規范全流程。將職業傷害確認等“三件事”集約為“一件事”辦理,推行“7+7”工作模式,提高服務質效。同時,創新全流程數字化,平臺企業APP設置“一鍵報案”功能,事故信息直連全國平臺,并建設寧夏信息平臺,對接多部門數據,實現參保登記等“一網通辦”,為新就業形態人員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