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國航海日設立20周年,也是鄭和下西洋620年。中國杯帆船賽組委會11日披露,全球首款中式現代木質競賽帆船“樂舫23.8”正式進行內測,擬將其作為正籌備開展的世界首次中式帆船賽事統一組別比賽用船。
“樂舫23.8”采用了鄭和船隊使用的“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由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水密隔艙福船研究會建造。該研究會會長劉登生接受中新社采訪時稱,“樂舫23.8”古為今用,將現代高科技材料、技術與傳統“水密隔艙”技藝進行了深度融合。
5月31日,“樂舫23.8”在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進行航行測試。胡毓軍 攝
“水密隔艙”的特色工藝是用隔艙板將船艙分為互不相通的艙區,當單個船艙意外受損漏水,可將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艙中,使船不至于沉沒,保證船舶遠洋航行的穩定和安全。這一結構是中國在造船方面的一大發明,千百年來,被廣泛應用于漁船、貨船、戰船及外交使船。2010年,“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水密隔艙”技藝制造的“福船”,是中國古代四大船型之一。若說“樂舫23.8”是基于傳統的創新與探索,那蕉城區漳灣鎮漳灣造船廠內,一艘以更加傳統建造技藝所復原的傳統木帆船,正延續著“乘風破浪”的航海精神。
7月5日,漳灣造船廠內,全球首艘依據宋代福船底部型線建造的可用于航海的傳統木帆船已初具雛形。吳龍祥 攝
在漳灣造船廠內,記者看到,一艘總長約20米的傳統福船已初具雛形。據介紹,這是全球首艘依據宋代福船底部型線建造的可用于航海的傳統木帆船。
參與建造的“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朝為介紹,這艘傳統木帆船從2021年便開始準備,通過對“泉州灣宋代海船”和“南海一號”兩艘宋代出土福船的深入研究后,遵循傳統建造技藝,打造這艘“穿越時空”而來的水密隔艙福船,守護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
目前,該傳統福船船身主體結構基本完成,預計于10月下水。建造完成后,計劃用于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國際航海文化交流活動,傳播弘揚中國航海文化、鄭和文化。
“傳承福船制造技藝就是傳承中華海洋文化的根。”現年69歲的“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細秀稱,希望能通過更多的創新舉措、跨界融合,讓這門古老的技藝煥發新生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