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傳統育種技術,生物育種具有高效、精準和定向的優勢,能夠培育出多抗、優質、高產、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種,還可減少農藥使用,在緩解資源約束、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潛力大。”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周玉9日說。
生物育種已成為種業創新的前沿和核心。當日,中新網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萬千氣象看陜西”主題采訪團走進寶雞生物育種實驗室及示范田,了解該市在生物育種領域有何突破。
7月9日,寶雞生物育種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正在記錄樣本數據。 李一璠 攝
據介紹,位于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內的寶雞生物育種實驗室,是西北地區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該實驗室涵蓋農作物快速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基因編輯等七大核心育種實驗單元,形成從種質資源創新到品種培育的全鏈條研發體系。2024年,該實驗室被確定為寶雞市重點實驗室。
踏入恒溫恒濕的培養室內,多層架上的種子樣本整齊擺放。科研人員正在開展分子標記輔助、小孢子育種、基因編輯等實驗。
“通過集成人工補光、溫濕度智能調控等技術,構建可控的植物生長環境,實現作物一年3代至4代快速繁育,大幅縮短育種周期。依托無菌組培技術,利用植物根莖葉等外植體材料,開展大規模細胞培養、次生代謝產物生產及優質育種材料篩選,為高效育種提供技術支撐。”王周玉介紹道。
圖為寶雞生物育種實驗室內的樣本。 李一璠 攝
近年來,科研人員開展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和基因功能驗證工作,通過與生物公司合作,對“寶豆10號”等新品種的蛋白、脂肪基因進行測序分析,結合田間表型數據優化育種方案,通過“實驗室+示范田”的模式,“寶豆10號”已在多地建立連片種植基地,2024年創下陜西省大豆單產最高紀錄。
步至實驗室外的智能連棟溫室,該區域采用獨立環境控制系統,可模擬不同氣候條件進行植物抗病性鑒定。溫室內配備物聯網傳感器監測作物生長狀態,科研人員通過智能管理平臺遠程調控溫濕度、光照等參數。
圖為示范田內的辣椒新品種展示區。 李一璠 攝
在示范田內,辣椒株系鑒定圃中科研人員正在采集數據。“采用分子標記等方法,選育抗病力強、產量高、味道好的優質苗,目前已推廣至甘肅、新疆等地。期待來自陜西的辣椒走上更多人的餐桌。”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辣椒油料研究所所長辛鑫說。
作為陜西省首個建成的市級生物育種實驗室,寶雞生物育種實驗室承擔著種質資源創新與技術轉化的雙重任務。該實驗室定期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油菜中心等機構開展技術交流,聯合攻關小孢子育種、基因編輯等前沿課題。
未來,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將繼續加強生物育種實驗室建設,促進傳統育種向現代生物育種轉型;開展技術集成研究與推廣;深化院縣合作,在該市各縣區圍繞主導產業創建示范基地;加強交流合作,強化與省內外高校院所及企業的合作交流,積極探索“高等院校+實驗室+種業企業”聯合創新的模式,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科研產出步伐。
此外,2024年陜西省印發《陜西省培育千億級生物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該省將聚焦種質資源培育、選育和改良,加強目標基因高效定向編輯技術和分子模塊設計育種技術研究。(完)